日期: 2024-01-25 来源: 点击:
——2024年1月23日在召陵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漯河市召陵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中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大战略”、市委“三城”建设决策部署,聚焦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发展定位,抓项目拼经济、强创新增动能、破难题补短板、防风险惠民生,现代化召陵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1.38亿元,增长5.2%,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1%,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全市第三;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7亿元,增长12%,税占比66.3%,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量质并举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区)等2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连续16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连续5年荣获全市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区),荣登“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第28位。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经济综合实力达到新水平。项目储备更加充足。“十四五”项目库动态调整后项目达到814个,总投资3965.9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551个,总投资3101亿元,数量、投资额度占比分别为67.7%、78.2%,为“三个一批”滚动实施提供了保障。招商引资更有实效。新签约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东聚精密液压连接件等亿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175.6亿元,其中10—30亿元项目5个,国内外500强、行业百强项目10个,为召陵发展增添了后劲。项目建设加速推进。32个省市重点项目履约率、开工率100%,年度计划投资165.6亿元,完成投资182亿元,完成率110%。2023年开展三期“三个一批”活动,新增加“三个一批”项目68个,总投资668.06亿元。其中12个“签约一批”项目全部注册履约;32个“开工一批”项目已投产31个;24个“投产一批”项目全部达效。双汇第三工业园中央厨房、中华菜肴等5个项目和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已试生产,正大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即将投入运营;电力装备产业园、蓝宝科创园一期等7个项目已投产;华中冷链物流园、食品科技园、际华3515军品产业园等项目正在按时序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8家,总数突破100家。食品产业形成以双汇、正大、中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企业达110多家,产值达50亿元;宠物经济产值突破10亿元,央视专题报道,为全市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以亿博科技、永光电力、世林机械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企业达80多家,产值达35亿元。电商物流产业形成以双汇电商、“三通一达”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企业达150多家。全年电商交易额88.6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1.3亿美元;日均快递中转量突破1200万单,峰值突破1500万单,年物流中转量达300万吨,召陵成为辐射豫中南、全省第二大快递物流分拨转运中心。要素保障有力有效。全年组卷报批土地887.3亩,供应土地784.6亩,土地出让金5.2亿元,盘活闲置土地105亩、低效土地400亩,收储土地800亩。谋划专项债券项目108个,资金需求170亿元,已到位资金11.55亿元,项目数量、资金需求量全省综合排名第六、全市第一。第一批新增国债全市通过国家审核项目17个,我区通过6个,总投资2.58亿元,资金需求1.74亿元,通过项目数量及资金额度均远超其他县区。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3个,总投资48.7亿元,拟争取资金19.15亿元,已全部上报国家储备。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收集并解决企业问题287个,帮助企业招聘员工2000多人,协调金融机构投放贷款近13亿元。
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推改革、促创新、育主体,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成效凸显,荣获“河南开发区2023年度‘金星奖’——最具竞争力产业链20强”。在全市率先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扎实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区管校聘、便民就医、国企改革等稳步推进,增强了发展活力。创新生态逐步形成。发挥1000万元科技金融业务风险补偿金作用,引导17家企业办理“科技贷”6165万元。企业科技填报率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91.4%,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2.8亿元。华生维克等企业与中原食品实验室深度合作,中誉宠物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合作共建宠物食品研究院,4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区技术服务合同登记资金达到2.75亿元,全市第二。创新主体全面提升。际华三五一五成功申报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皮革皮鞋研究院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我市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正宇电气等2家企业申报为省级“瞪羚”企业。景珍生物科技等7家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1家。国家级科技型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7家、89家;新增优肯液压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达到35家;红黄蓝电子等5家企业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科生物入选省级重点研发专项,三五一五、漯效王成功申报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工业转型步伐加快。亿博科技入选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三五一五、永光电力入选省级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新增省、市智能车间各1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完成两化融合对标32家,企业上云达到130家。
这一年,我们铆足干劲夯基础、兴产业、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气象。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完成延河路、厂北路等5条道路建设和香山路、秀水河路等4条道路照明工程。提升改造秀水河路、汾河路等11条人行道,建成乐道9公里。建成4处智能充电站、110个公共充电桩,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童趣公园、智慧园林、全民健身中心建成投用。整治提升窨井盖1300座,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区)。育才路和英杨农贸市场完成迁建,新市场已投入运营。26处拆墙透绿整治提升全部完成,创文工作全市先进,数字化城管工作保持全市第一。乡村发展全面提质。新建高标准农田4.9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3.08万亩,总产量35.47万吨。积极发展蜜薯、小辣椒、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建立“村集体+农户+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新认证“三品一标”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创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农业强镇1个。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5G智慧辣椒产业园、甘薯小镇加快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成功举办全市第十一届大徐西瓜采摘文化节、第六届中原(漯河)红枫文化节、首届“蜜薯节”,建成中原农耕文化展示馆和漯河农机文化展示馆,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谋划乡村建设项目590个,总投资20.9亿元。投资3251万元建设农村公路28条30.3公里,建成17.2公里沙河右岸堤顶路。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春节前全区群众全部吃上丹江水。创新实施“四小园”工程,提升改造732处,新建1163处,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五美庭院”创建被评为市级先行区。完成户厕改造4257户,整治坑塘和黑臭水体620处,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人居环境整治省市先进,13个村入选全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单位。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新识别监测对象39户151人,风险消除264户919人。产业帮扶收益808万元,带动1689户脱贫户、监测对象人均增收4783元。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3825万元,实施项目33个,完工率、资金支出率均100%。“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领导充分肯定;小额贷款工作在全省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接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10、PM2.5浓度同比下降8.3%、6.4%,空气优良天数达252天,同比增加24天;沙河、黑河、汾河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三。深入推进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地下水集中排查整治效果明显,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势。
这一年,我们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新改善。省定市定19件28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区定10件25项民生实事大头落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建成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4个、幸福院151个,升级改造敬老院3所,新增床位1186张,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完成适老化改造307户,全市适老化现场会在召陵召开。区直幼儿园等13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建成招生,新建、改扩建召陵小学等10所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区人民医院感染病区建成投用,荣获全国2023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优秀单位;区中医院建成运营,是全市唯一被省卫健委确定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的医疗机构;万金、召陵两个镇卫生院分别通过省级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实践样板验收。群众就业更有保障。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培训持证7758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453人。城镇新增就业592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2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485万元,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62场,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四个清单”要求,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和安全生产“七查一打”专项行动,消除各类问题隐患5115处。“三零创建”不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成效明显,问题楼盘化解、保交楼工作全市先进,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示范县(区)。
这一年,我们从严从实提能力、转作风、强担当,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的实绩实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强化审计监督,持续转作风、强执行、抓落实、提效能,利用周交办月讲评、项目建设周例会等专题会议,保障了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圆满收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216件,办结满意率100%。回应办理12345热线7000多件,满意率达97%。工会、共青团、妇联、史志档案、民族宗教、退役军人事务、审计、统计、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残疾人事业、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历程很不平凡,成绩殊为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拼搏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关心支持召陵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占比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大项目少、骨干企业支撑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召陵建区20周年,更是以三区三基地一家园为载体,加快建设高端食品产业集聚区、电商物流产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提升突破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十分关键。
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和市委“三城”建设部署,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聚焦以三区三基地一家园为载体建设高端食品产业集聚区、电商物流产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发展定位,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推动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跑出召陵“加速度”。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5300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30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完成省、市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九个方面: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抢占高端食品产业制高点。以建设高端食品产业集聚区为主线,发挥双汇、正大、中誉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抓住双汇全面切入预制菜产业机遇,引进冷链配送等配套项目,打造以双汇中央厨房为核心的预制菜总部经济港;加强与双汇、市国投的合作,规划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引进一批高端预制菜产业项目,支持双汇争当全省全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盟主;紧盯“八大菜系+豫菜”,支持双汇研发新品、爆品,助力双汇参与预制菜产业标准制订,抢占发展制高点。围绕正大“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建设目标,加快推进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积极与正大做好沟通对接,争取上级支持,加快引进正大河南区域管理中心,推动正大中央厨房、蛋品深加工等食品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宠物经济专业园三期,持续完善宠物经济“一图谱六清单”,依托宠物经济专业园和中誉宠物再招引一批高端宠物经济企业,形成以中誉、华生维克等为代表的宠物食品、保健品全产业链生态,宠物经济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最大、全国有影响力的高质量宠物经济基地。食品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
塑造装备制造产业新优势。支持永光电力、亿博科技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新上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智恒达配电、海胜机械、泰源电力、利旺流体等企业培育力度,争取满产达效;推动东聚、聚合精密制造、鹏瑞光电制造等项目加快建成投产,形成装备制造产业新的增长点;紧盯双汇食品机械、精镁智创、普祥瑞数控等一批在谈项目,加快签约落地。持续完善鞋革制品产业“一图谱六清单”,依托际华皮革皮鞋研究院,加大对知名鞋革制品企业的招引力度,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依托际华3515军品产业园,推动际华3513、3514、3521、3534等产能向召陵集聚,打造际华集团全产业链生态标杆基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打造电商物流产业示范区。支持双汇电商争创省级电商示范企业,推动正大蛋品交易中心交易额实现2亿元以上;依托双汇电商、北宋传媒等知名电商企业,再招引一批头部电商、龙头电商企业,发展“网红+直播”“线上+线下”模式,带动全区乃至全市食品企业“上网”拓销路,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90亿元以上,跨境电商交易额1.5亿美金以上,为漯河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赋能。围绕全市食品产业需求,加大知名冷链物流企业招引力度,中通综合物流园3月底前落地,韵达物流产业园3月份启动建设,华中冷链物流园年底前建成投用。加大现有物流企业区域总部、运营管理中心、区域结算中心、人力资源公司、车辆运输公司招引力度,变“要素流量”为“价值留量”,物流税收实现1.1亿元。
建强优质骨干企业培育库。深入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一企一策”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和培育机制,坚持抓大不放小,分级分类培育。重点支持世林机械等4家“工业倍增”企业和正宇电气等13家“亿元培育工程”企业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三化改造、新上项目等扩量提质,推动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加大“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力度,建立“小升规”企业库,培育企业3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20家以上,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二)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构筑高质量发展支撑
深入研究谋项目。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重点投资领域,围绕主导产业和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开展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等各类政策性资金项目的谋划储备;突出抓好“三个五百亿”项目谋划,做实项目前期,提高项目谋划质效。动态调整“十四五”项目库,确保在库项目始终保持800个以上、投资额保持在3600亿元以上;争取专项债项目全年进入发行库项目50个以上,发行需求金额80亿元以上,到位债券资金8亿元以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资金2亿元以上。
千方百计引项目。坚持无谋划不招商、无产业链不招商。深化“六职+全员”招商和产业链专班招商,充分发挥5个驻外招商分局招商尖兵作用,紧盯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采取园区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熟地招商等形式,开展靶向招商、点对点招商,提升招商实效。常态化开展“双招双推”活动,积极参加食博会、投洽会、进博会等经贸活动,高标准举办第二届中国宠物供应链大会。全年签约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以上。
持之以恒建项目。滚动实施“三个一批”活动,推动形成签约项目拼落地、开工项目赶进度、投产项目抢达效的工作闭环,上半年计划开工项目力争一季度开工,全年计划开工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工,当年投资项目9月底前大头落地。重点抓好“三个一批”项目、省市重点项目、17个“三个五百亿”项目建设。全力服务保障好新107国道、平漯周高铁、人民路高速东入市口改造等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如期完工。
全力以赴保项目。对所有重点项目建立项目档案,编制“两单一图”,分类建立台账,进行实时调度。用好“四大办”统筹会商、“指挥部+专班”推进、周例会协调解决问题、“季观摩+通报排名”“三色督办+两查(察)联动”等项目推进机制,以机制保项目。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深入实施“百园增效”行动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年整理土地500亩,报批700亩以上,出让800亩以上,争取省计划指标700亩以上。
各位代表!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投身项目建设主战场,坚持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以项目建设“冲锋号”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三)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实施工业“三大行动”。实施技改示范行动,围绕新技术应用、新设备引进、新产品研发,加快推进红黄蓝电子开关电源及彩灯机器换人等8个技改项目;支持永光电力、红黄蓝电子申报省级技改和“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实施产业数字化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数字化项目培育库,支持三五一五等两家企业创建省级智能车间,支持中誉宠物申报省级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推动优肯液压等3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上云累计达到150家以上。实施绿色低碳行动,支持银鸽生活纸产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创建省级绿色工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创建省级绿色园区。
全力培育创新主体。支持三五一五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永光电力等3家企业创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森帆工贸等6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华步鞋业等3家企业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专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5家以上,新培育“瞪羚”企业1家。帮助企业积极申报争取上级各类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及时兑现科技奖补资金,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引导中誉宠物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珍生物等4家企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家以上。支持双汇、中誉宠物等企业与中原食品实验室深度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合同登记额2.5亿元以上。提升宠物经济专业园、电力装备产业园、现代食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创建创新型示范园区1个。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抓牢研发投入这一核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增长20%。科技金融业务风险补偿金增加到3000万元,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以10倍放大效应投放金融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谋划实施科技项目300个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不低于20%,按照“四有标准”,推动正常生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城投、经投、发投等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健全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资源向主业、实业、新业集中;积极对接市级平台公司,借力融资、抱团发展。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土地流转、托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政经分离、集体资产抵押试点,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家以上。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开发区功能配套提升行动,围绕专业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布局,高标准编制开发区专项规划,加快完善园区道路、管网、能源、信息、照明等基础设施,实现道路贯通、产城融合、产业联通,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推动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一星”标准。持续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对接争取,引进国有投资公司,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支持永光电力等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扩大进出口业务。围绕现有外资企业,深度挖潜,引进更多外资投资召陵。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落实省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108条举措,抓好省优化营商环境“五件事”。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区政务服务大厅3月底前实现服务外包,构建更加便捷、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政务服务环境。完善“万人助万企”包联服务机制,提升首席服务官专业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由纾困帮扶向“六新突破”“双招双引”等专业化服务拓展。努力建设诚信政府,强化清廉执法,研发“清廉执法监督”APP,实施执法全过程监管,做到无事不扰,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着力打造让企业投资放心、经营安心、发展舒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召陵品牌”。
(五)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建强高质量发展载体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启动2个片区综合更新改造,光明路区域(含万庄城中村)上半年完成一期项目范围内拆迁,快速推进土地报批、规划、摘牌等工作,年底前全面启动建设;适时启动银鸽大道以东区域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黄集、范庄城中村改造和天桥、翟庄街道5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拆墙透绿,新建2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9000平方米,新建改造集城市书屋、城市公厕、环卫之家等为一体的城市公舍2家以上。协调市城投和天阳热力,启动天润府一期、金色龙湾二期和三期供热主管网建设,金色龙湾一期冬季实现集中供暖。
完善城市路网管网。启动淞江路打通工程,打通韶山路(渭河路-淇河路)、淇河路(中山路-桐柏山路)等7条断头路,完成黄河路东伸等3条道路建设;做实“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对韶山路等10条道路进行排水管网改造,实施人民路等区域雨污分流,将京港澳下穿涵洞泵站排涝能力由5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建成人防工程便民服务点2个、微型宣教馆2个,争取上级资金,实施解放路、万祥街早期人防工程报废回填治理。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坚持整体化、协调化、一体化设计,围绕“一街一主题”,在城区路灯路杆、地标建筑等嵌入有召陵特色的文化元素,精心打造更有内涵的文化街区;对智慧城管平台进行升级扩容,充分发挥智慧城管作用,加大“双违”治理力度,扎实开展文明提质、志愿服务、城市清洁等行动,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走在全市前列。
(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耕地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2.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谋划实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0个,对沙河、枯河等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持续提升农机、农技、农经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区域性良种繁育和小麦制种基地建设,做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30万吨以上。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保持生猪调出大县称号。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依托“区块链+防返贫监测帮扶”平台,精准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围绕脱贫群众增收,突出抓好产业、就业、金融、消费等帮扶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立足各镇村自然禀赋,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培育“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进一步叫响召陵大徐吊瓜和白庄蜜薯、青年枯河鸭蛋、老窝小辣椒、万金刘小凤牛肉酱等品牌,争创“三品一标”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加快甘薯小镇、5G智慧辣椒等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创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农食融合”“三链同构”,紧盯双汇预制菜、宠物食品等原料需求,推广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对食品工业适配性,打造优质原料供应地,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明显提升。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四小园”建设,扎实推进“七大动态清零”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新改户厕1100户以上,治理坑塘80个以上,安装路灯600盏以上,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3个,打造幸福生态旅游线路3条、镇级示范线路8条,争创“五美庭院”300个,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25公里、铺设入巷入户道路2.8万平方米。启动城乡排水管网一体化建设,规划建设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8座,铺设污水管网53公里,加快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消除、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和建筑工地扬尘管控等行动,突出抓好3515、卫健委国控站点周边环境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推动PM10、PM2.5浓度分别低于74、42.5微克/立方米,优良空气天数不少于263天。
打好“碧水”保卫战。农村黑臭水体年底前全部消除;对沙河、汾河、黑河入河排污口进行溯源整治,强化河流周边村庄养殖、生活污水、涉水企业监管,对重点水位水质加强巡查监测,确保国控省控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规范地下水开采使用管理秩序,严厉打击违法取水行为;汾河水系(黄河路段)工程10月底前完工,推动汾河争创省级幸福河湖。
打好“净土”保卫战。对兴茂钛公司老厂区及毛纺厂两个污染地块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加快污染地块的治理修复工作;加大土壤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监测管控,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保持土壤环境质量稳定。
(八)致力打造幸福召陵,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推进更高质量的教育。召陵小学、区直第三幼儿园8月底前建成投用;实施万金中学宿舍楼改造项目,完成老窝镇一中、二中合点并校。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双增”“双减”政策,拓展课后服务方式与途径。稳妥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改,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建设更高水平的医疗。区人民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启动建设,建成运营康复护理院区;区中医院补短板治未病项目年底前完工;谋划推进6个镇(街道)医卫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持续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0%以上。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医共体运行机制,打造普惠共享、融合发展的大医疗格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力构建疾病预防体系,争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探索更有温度的养老。依托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动1所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以召陵镇、老窝镇、万金镇敬老院为试点,探索实施“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新模式。完成200户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积极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新增社区助餐点5个。
促进更可持续的就业。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先行区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新增各类技能人才5000人,提高群众自主就业创业能力。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结合双汇、正大等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新增城镇就业53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健全更加完善的社保体系。以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病保险制度等,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加大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保障力度,提升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能力。
创造更有活力的消费场景。引进1-2家商业综合体和知名消费品牌,加快弥补促消费的基础短板。抢抓省、市促消费政策机遇,落实好全区促消费10条政策措施,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激发传统消费活力;以群众保障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提振家居、家电以及建材等领域消费;精心打造夜间消费街区、美食文化区,扩大餐饮住宿等方面消费。提升高瞻新能源汽车电商直播基地实体化运营能力,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打造更有特色的文旅体品牌。以召陵建区20周年为主题,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级各类庆祝活动200场以上。加快推进3515文化创意园项目,培育漯河打卡新“IP”。提升幸福乡村游5号线召陵段环境质量,发挥大杨红枫基地、大徐西瓜园、白庄甘薯园、金秋十月休闲农庄等乡村游特色资源优势,持续举办“红枫节”“西瓜节”“蜜薯节”等活动,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新建3个社会化足球场,举办区级体育赛事5个以上,擦亮村BA等体育品牌。打造“宠爱有家”综合体,高标准举办第二届“召陵会萌 宠爱有家”宠物嘉年华活动。
各位代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群众的殷殷期盼,更是政府的职责使命,我们承诺2024年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0%以上。前期,我们多方征集意见,经过审慎研究,筛选出11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本次会议审议并票决。我们将全力推进落实,努力写好暖心的“民生答卷”,真正让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召陵的实景!
(九)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七查一打”专项行动,紧盯消防、工贸、危化、燃气、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养老机构、校园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不间断开展问题隐患排查整改,严防发生各类事故,努力实现本质安全水平大提升;做好雨雪、高温、大风等极端天气应急应对,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围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抓好食品药品领域监管。
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风险。加强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将隐性债务列入年初财政预算,力争年底前偿还完毕;稳妥有序推进区城投、区经投公司投资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做好农信社、中原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深化法治召陵、平安召陵建设,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推进“三零”创建,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严厉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做好信访积案化解、问题楼盘化解、农民工工资清欠等工作,把风险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确保重要节日和关键节点不发生来自召陵的干扰,积极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及时妥善处置网络舆情,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加强统计工作,高质量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强化审计工作,提升财政资金质效,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坚持高质量发展,争创省级质量强区示范区。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始终保持高的站位、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廉的底色,以赶考的清醒当好“三个务必”的答卷人。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服从区委统一领导,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召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依法行政履职责。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化推进法治召陵、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府院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紧盯重点领域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做好新一轮机构改革,统筹抓好镇(街道)财税、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
(三)勤政为民践初心。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用政府的担当作为换来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幸福安康。
(四)实干担当抓落实。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用好周交办月讲评、五个周例会、“四大办”等机制,加大协调推进和跟踪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见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对定下的事情、部署的工作,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以高效率赢得高质量、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努力推动单项工作争一流、整体工作创先进。
(五)廉洁从政树形象。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保基本、惠民生。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树立为民务实、廉洁干事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实干铸就梦想,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召陵实践新局面,为全市高质量推进“三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 【审核:lh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