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体繁荣赋能高质量发展——访召陵区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鹏伟
日期: 2024-08-06 来源: 点击:
“召陵区委五届一次全会以来,我们锚定省委‘十大战略’、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和区委‘三区三基地一家园’战略目标,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聚焦文旅体项目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乡村旅游资源挖潜整合、文化惠民活动,多措并举、加力提速,以全区文旅体事业繁荣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7月24日,召陵区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鹏伟告诉记者。
谋项目、抓建设,筑牢城市文化发展基础。深度谋划文旅项目,打造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撑载体,扩大城市书房建设覆盖面,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多功能健身场馆、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广场等项目逐年实施,全区15分钟文化圈、读书圈、健身圈基本形成。
兴文化、惠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引导基层群众自发组织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依托“我们的节日”,高质量开展各类文体进基层活动,凝心聚力打造区域活动品牌,在全区营造活动不停、比赛不断、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支持民间团体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挖资源、找载体,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多方位挖掘介绍齐桓公、字圣许慎、著名教育家王拱璧、著名画家周彦生等代表人物的故事和作品,与召陵文化有机结合,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召陵名人文化影响力。整合资源,开通幸福乡村游5号线,弥补召陵区在漯河全域旅游方面的空白。把农耕产业和原生态变为乡村旅游优质资产,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以本地民俗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民间文化遗产,有效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目前,召陵区共有省、市、区级非遗项目31个、非遗传承人21人。支持非遗转化,结合非遗传承打造泥塑、草编、古琴、折扇等十余种文创产品,切实让非遗文化“走出去”“活起来”“传下去”。
聚人气、促消费,打造夜间美食文化街区。发挥雪霁花海、烟厂花园、金色龙湾、君悦新世界人流量大的优势,寓文于食,融合许慎文化、沙澧文化、召陵会盟文化等特色元素,打造夜间消费街区、召陵美食文化区。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科技传媒,融入食品文化、历史文化、城市文化,借助“粉丝经济”宣传召陵,推动特色食品文化与文旅文创双向赋能。
“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围绕文化教育示范区建设目标,加压驱动、深挖潜力,强化机遇意识、政策支持、人才支撑、宣传推介,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多方位提炼展示具有召陵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召陵故事、传播好召陵声音,积极打造文旅文创新业态,拓展消费空间,找机会、找角度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动召陵文旅体工作再上新台阶。”赵鹏伟说。
【责编:】 【审核:焦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