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壮马”增动能 “轻车”“畅路”添活力——漯河市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
日期: 2024-11-01 来源:漯河日报 点击:
“以前,要参加各种会议、填报各类表格。基层减负后,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服务群众。”近日,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社区工作人员说。
变化,源自我市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有力举措。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从“聚力、壮马、轻车、畅路”四方面发力,努力走出具有漯河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造基层善治的“漯河样本”。
党建引领聚合力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市、县两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通过高位推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着力构建一体化治理格局,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提质增效。建立机制聚合力。把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纳入市委、市政府“4+10+N”重点工作“周交办、月讲评”机制,坚持扁平调度,强化过程管理,连续交办“滥挂牌”治理、违规借调人员、推进“多格合一”等工作31次,集中讲评8次,构建“交—督—评—考—查”工作闭环,推动基层治理难题逐个破解。全面统筹抓落实。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任务的分工方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重点任务清单》等文件,分别从列出权责清单、推动编制资源和工作力量下沉、推进党建联建共建、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细化37条具体措施,逐条明确牵头单位、完成时限,一体推动任务落实。以点带面促提升。县(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组织部部长分包联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13个,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线,带头听取基层反馈,研判解决问题。建立由基层挂职干部、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组成的观察员队伍,发挥“以下观上”作用,精准收集、快速反映城乡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倾听基层“回音”中及时优化治理方式。
下沉资源壮大“马力”
聚焦“小马”力量不足问题,我市不断深化“‘五星’争创、四级联动、全域提升”行动,把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向基层倾斜,通过人、钱、权多维赋能做“乘法”,让基层有人手、有环境干事创业。推动人员下沉。大力实施“减县补乡”,推动事业编制人员下沉一线,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增编35个。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378人,将社区工作者队伍扩充至1692人,达到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用好用活党员干部“双结对、双报到、双承诺”等载体,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推动1123个市、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5.4万余名党员常态化下沉一线,增强基层治理活力。深化共建联建。探索推行“幸福社区+幸福小区+红色驿站”幸福体系建设,发布全省首个幸福社区建设指南,建设“15分钟高标准、高品质生活链圈”。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组织链条,在14个街道、110个社区分别成立“大工委”“大党委”,构建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新业态等多方联动的治理体系,推动多元共治,民呼我应“96771”、“510圆桌会议”工作法等案例被中组部推介交流。全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聘请223名外卖小哥担任街道流动网格员,引导其参与消防安全、城市宣传等活动。提升能力素质。用好“四个百优”(百部优质课程、百名优秀师资、百个优质基地、百家优质平台)资源,建立跟班轮训、实践指导等帮带培育机制,开展乡(镇)执法人员、电商直播带货队伍、乡村CEO等专业化培训12期,受训学员达1800余人;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选“2+1”导师帮带机制,为每名后备力量安排1名乡(镇)干部、1名村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结对联系,“一人一策”制订帮带计划,助力“新兵”历练成长。
松绑解绳助基层轻装前行
我市坚持源头治理、优化办法,通过精细管理做“除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规范村级组织事务。实施党建体检“逐村行”行动,按照分级、分类、全覆盖的原则,对全市1252个行政村、110个城市社区“过一遍”,全面了解掌握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四个目录”执行、基础制度落实等情况,全面精简规范村级事务。在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滥挂牌”方面,全面清理打卡签到、积分排名、统计在线时长等行为,解散各类为建而建、功能重复的工作群组1427个,清理村级组织标识标牌6293个。推动基层“权责对等”。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研究完善乡镇(街道)考核工作办法,创新提出“差异化考核”“反向评价”“满意度评价”,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方式和指标,让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赋予街道、社区对驻区单位的年度考核综合评价权,对区域内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规划参与权、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着力破解基层干部“看得见、管不住”难题。
畅通基层治理新路径
高效联动做“加法”,因地制宜做“减法”。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压茬推进,健全责权明晰责任体系,不断畅通基层治理之路。深化体制改革。以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指导各县区(功能区)制订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赋权事项工作方案,对已下放的58项执法事项、10项服务事项开展调研评估。选定6个乡镇(街道)作为履行职责事项清单试点,坚持“一乡一策”、分类指导,明确未列入清单事项不得擅自向乡镇(街道)授权、委托、下放,确保乡镇(街道)权责一致、资源和事权相匹配。加强运转保障。市委连续6年坚持每年明确“夯基垒台”十件党建实事,列支1000万元专项经费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升级等实事落地落实。探索“社区合伙人+社区基金”模式,唤醒了沉睡的社区资源,提高社区发展治理公益“造血”能力。升级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办事标准化、便利化、智能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推动社保、医保、户籍服务事项全部录入政务服务网,为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提供清晰指引。依托全市大数据平台,开发建设智慧城市运营“多格合一”平台。目前,全市已有24个乡镇(街道)完成智慧化平台基础信息录入工作,录入人口信息84.3万条,房屋信息7.3万条。
“随着纵深推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束缚基层的瓶颈少了,推动发展的‘营养剂’多了。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深化减负、赋能常态长效机制,让基层减负成效切实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优化治理的效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 【审核:焦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