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延安土窑洞
日期: 2021-04-01 来源: 点击:
“人民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妙计”,一句话道破中国革命势如破竹的真谛,蕴含着优良作风的力量。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在窑洞内外朴实的作风中,感召着千千万万中国人。
1940年5月,怀着对共产党的探询和对共产党根据地的好奇,华侨领袖陈嘉庚离开重庆,到达延安。
之前,这位南洋富商对自己在重庆的所见所闻极其失望。战时陪都觥筹交错、纸醉金迷,蒋介石如同帝王般的做派、行政院长孔祥熙开私人宾馆用于政府招待,各种宴会一掷千金。就连国民党配给他的汽车司机在核报汽车用油时也弄虚作假,甚至贪婪到每日还索要5元茶钱。陈嘉庚私下叹息:国家前途深可忧虑!
延安会是怎样的情况?
第一次走入杨家岭毛泽东的土窑洞,陈嘉庚内心非常震撼——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住所,墙上是一张地图,地上十几张高低不一的木椅子,配一个农家的大木桌子,“盖甚简单也”。交谈过程中,细心的陈嘉庚发现南洋学生闻讯赶来,“无敬礼便坐,绝无拘束”。
傍晚,毛泽东在窑洞外露天场地设宴招待陈嘉庚,拿来一个旧圆桌面放在方桌之上。桌面陈旧不光洁,只能用四张报纸遮盖。饭菜上桌,只有在延安比较稀有的白米饭和洋芋、豆腐等陕北农家菜。唯一的美味佳肴是一只鸡。毛泽东解释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特地送来的。母鸡正下蛋,她儿子生病还舍不得杀呀!”
延安土窑洞的这顿饭给陈嘉庚留下的美好感觉,远胜过他在重庆遇到的所有豪华宴席。而共产党人的作风,通过其他一些细节和小事,再次引起陈嘉庚的思考。
有一次,陈嘉庚与毛泽东两人闲谈南洋情形时,很多人都跑来听,顷刻间座位告满。有一名勤务兵因事迟到,大大方方地挤到毛泽东坐的椅子上。毛泽东很自然地把身子向边上挪了挪,以便那个“小鬼”坐得舒服一些。
随着陈嘉庚在延安考察更多的地方、与更多的人交谈,他对延安、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更加深入。临别时,他说:我未来延安时,对中国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尚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已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泽东。
回到南洋,陈嘉庚对华侨作了长达3小时的演讲。他高声呼喊: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从最初的惊奇,到最终的佩服和尊崇,陈嘉庚从共产党人的身上看到了先进性和纯洁性,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在窑洞内外朴实的作风中,感召着千千万万中国人。
1940年初秋的一天,延安马列学院教务处长邓力群等4人行色匆匆。他们是去接要来学院上课的毛泽东。在延河桥头,毛泽东遇到了他们。
得知邓力群是专门来迎接的,毛泽东连声说:“这样做不好,要不得。”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革命,就要和旧制度决裂,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倒西安作风。
毛泽东提到的“西安作风”是有所指的。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在延安划给共产党23个县,其中15个县,国民党安排了自己的县党部、县长和保安团。因此,在抗战初期,这里算是双重政权。
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在种种恶劣环境的考验下,共产党以自己的优良作风站稳了脚跟,国民党的政权机构被老百姓“挤走”了。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首次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概括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自此,作风建设进入新阶段,并伴着解放的炮声响遍中国大地。
随着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陆续出现,延安作风面临着新的考验。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振聋发聩地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警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5月,柳亚子问毛泽东,共产党的政策路线合乎民意,人民支持拥护。但是我们都没有想到胜利来得这么快。不知道毛主席用了什么妙计。毛泽东笑着说,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先生说的,人民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妙计。
“人民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妙计”,一句话道破中国革命势如破竹的真谛,蕴含着优良作风的力量。
1950年,毛泽东出访苏联回国抵达东北,发现因为接待他而禁止群众上街。当看到地方领导设置的丰盛“便宴”,毛泽东再也忍不住了。他写下“撤岗”的纸条,要求立即解除群众上街的禁令。面对各种讲排场的现象,他更是提出严厉批评,并召集地方领导开会,着重讲了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要求大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当好人民的公仆,“住上了高楼大厦,不能忘记了延安的土窑洞!”
小小的土窑洞,背后是作风建设的大文章。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成败得失。党的百年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验证了形形色色的考验就在我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为此我们永远不能放松警惕。今天,面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忘延安的土窑洞”依然是我们的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党的作风建设,不但要求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而且着力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以及其他各种重要会议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对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考验永远与我们相随而行。党的十八大后,“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八项规定正是抓住了影响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今天,在我们为党风建设取得巨大成果欣慰的同时,依然不能忘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现在,“四风”的表现方式改头换面,并未根绝,“围猎”者的目光也始终在执政者身上寻觅漏洞。能否经受住新的考验,依然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时刻想一想“延安的土窑洞”,重新学习延安作风,锤炼党性,我们一定能够用优良作风打败坏习气,用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用优良作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给人民、给历史、给民族带来新的奇迹。(高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