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小志愿”托起“大幸福”
日期: 2024-04-15 来源:漯河日报 点击:
从16人到5000余人,17年如一日“爱见周六”;从帮助别人到快乐自己,再到邻里守望共建和谐幸福社区;从“志愿大集”到“定制服务”“派单服务”,从而做到“精准服务”,漓江路社区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爱见周六”坚守17年
4月13日,星期六,春光明媚。召陵区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东都银座小区大门口,“爱见周六”志愿服务活动如约而至,磨剪子的、理发的、测量血压的……志愿者不停地忙碌着,参加活动的群众把满意写在脸上……
早上7点30分,57岁的朱幸福骑着电动三轮车赶来,在小桌上摆了三把钳子、四把螺丝刀和一个用来测电流的万能表,并在旁边放置了一个纸盒做的牌子。牌子上面写着:周六8点至11点,免费修理电茶壶。他说:“我是新来的,今年3月中旬加入了‘天桥义工’。今天是我第三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我怕有人不知道我会修理电水壶,就放了个牌子。”朱幸福家住附近的金山御景苑小区,他告诉记者:“我老家在临颍,以前是做修水壶生意的。去年我从老家过来带孩子。今年我带着孩子在广场玩的时候,看到有很多志愿者在提供各种服务。我也想为大家做点事,就加入了‘天桥义工’。”当天上午,朱幸福一共修好了8个水壶。
据悉,当天上午有30余名志愿者参加这次活动。磨剪子、戗菜刀共200余把,理发130人,为120余人测量血压。
“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影响和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们纯朴的想法。”在“爱见周六”志愿服务现场,河南省道德模范赵国锁告诉记者。
“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赵国锁谈起组建志愿者团队的初心时说,退休前,他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无论是理论宣传、新闻宣传、文艺宣传等,都是教人向上向善的。所以,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把劝人做好事做善事的想法变成实际行动。2007年,他从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便民为民服务活动中得到启发,就约了几名老党员、退休工人、社区居民在烟厂花园成立了“天桥义工”,积极发挥余热,主动投身社区公益事业。
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有16名成员,他们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理念,每周六在烟厂花园为群众提供磨剪子、理发、义诊等服务,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称赞。他们的行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爱见周六”。
“‘爱见周六’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开展了17年。”漓江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靳会杰自豪地告诉记者,2017年2月,漓江路社区被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组委会评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爱见周六”成为叫响全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在“天桥义工”的带动下,如今有50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4月13日上午,活动现场一名仅有右手的磨刀师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据了解,磨刀师傅名叫王振华,以前是一名电工,因一场意外事故失去左手后,一直很沮丧。2013年,王振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带着磨刀特长加入“天桥义工”,偶尔帮大家修小电器。一把把菜刀在王振华的手下恢复锋利,群众纷纷为他点赞。“生活中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找回自信的王振华笑着说。
当天上午,在漓江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陵区实验小学教师崔广珍正在带领孩子们诵读《论语》。崔广珍2011年加入“天桥义工”以来,每周六和寒暑假坚持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谈及诵读活动,她感慨万分:“最初领读的老师只有两名,后来同事被我带动起来了。目前,我们学校有近30人参加志愿领读活动。”
随着队伍的发展壮大,“天桥义工”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爱见周六”志愿服务活动内涵越来越丰富、服务形式不断创新。除了磨刀、理发、测血压等,“天桥义工”还开展税法宣传、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3月9日,记者在烟厂花园志愿服务主题广场采访时,有22支志愿服务队200余名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天桥义工”成员、红琴艺术学校校长徐红琴免费教大家跳舞、健身。“我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是倡树健康生活理念。”徐红琴说,她不仅是一名志愿者,还是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直号召更多人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她牵头成立的漓江红琴爱心艺术团有成员500人,受益群众达五六千人。
据介绍,很多志愿者都是在接受了别人的志愿服务后,主动参加“爱见周六”志愿服务活动。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幸福来敲门”
4月13日上午,记者跟随“天桥义工”谢小娜到漓江路社区棉麻龙泰小区某住户家中开展上门服务。在这里居住的老大爷今年88岁了,瘫痪多年。5年来,谢小娜一直义务上门为老大爷理发、测血压等。作为“天桥义工”的一员,今年55岁的谢小娜已经从事志愿服务16年。
志愿者提供上门服务是漓江路社区志愿服务的一大特色。漓江路社区开设了志愿服务平台,群众可以通过平台寻求帮助,平台根据群众诉求指派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上门服务,如维修水管、整修线路等。这种“定制服务”“派单服务”被群众誉为“幸福来敲门”。
群众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满意度体现在一张张笑脸上。漓江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面“幸福漓江”笑脸墙,上面镶嵌着68张照片,记录了社区群众的幸福瞬间。靳会杰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社区的环卫工人。她工作地点离家远,中午自己带饭。社区提供‘共享厨房’后,她就吃上了热乎的午饭。这是今年下雪时,我抓拍的她就餐时的笑脸。”
共享空间,共享资源,共享幸福生活。共享式志愿服务是漓江路社区的又一特色。除了“共享厨房”,漓江路社区家庭物品共享栏提供的物品种类繁多:打气筒、轮椅、拐杖、童车、图书、电饭煲、电动玩具、缝纫机、七座商用车……这大大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漓江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有个“小杰说事初心直播间”。靳会杰告诉记者:“直播间成立于2020年。当时因为疫情,大家面对面沟通比较困难,我就想着通过直播间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后来,我在直播间通过讲述身边案例为大家普法。现在,直播间活动仍在持续。”“小杰”的名字在群众中传开,大家有事都找“小杰”帮忙。目前,社区有108名“小杰”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小志愿”服务“大民生”,“小服务”托起“大幸福”。漓江路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融入社区发展,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17年来,漓江路社区志愿者为群众解疑释惑、宣讲政策、义务理发8万多人次,磨剪子、戗菜刀2万多把,放电影300多场次,服务群众近30万人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2016年,“天桥义工”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义工团队;2017年4月7日,《中国社会报》头版以《社区义工架设善举天桥》为题报道了“天桥义工”的做法;2020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暖冬行动:我来温暖你的冬天》为题对漓江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
“邻里一家亲,和谐传佳话。追求真善美,风气人人夸……广场大舞台,群众乐无暇。争当志愿者,雷锋把根扎……”漓江东方艺术团创作的《漓江社区之歌》,唱出了漓江路社区居民的自豪感、幸福感。
“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小事互帮、大事互助,邻里守望、和谐幸福。”这是漓江路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