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06-17 来源: 点击:
联系人:徐泽华
电 话:0395-2928022
邮 箱:luohezck@163.com
传 真:0395-2921835
地 址:漯河市源汇区嵩山路650号
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6月16日
漯河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
(2021—2035年)
(征求意见稿)
为统筹推进漯河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现代化漯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和视察指导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为抓手,以知识产权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知识产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全面推进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设提供强大知识产权支撑,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贡献漯河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法治保障。全面实施依法治理,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构建行政、民事、刑事“三位一体”全方位保护格局,形成市场主体、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协同参与的知识产权领域现代化治理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利人合法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破解知识产权发展难题,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作用,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新优势。
——坚持特色发展。聚焦漯河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和装备制造、盐化工、预制菜、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及重大需求,加强知识产权要素资源整合和精准匹配,培育优化高价值知识产权,强化高效益知识产权运用,高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全面引领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提质发展。
——坚持融合开放。推进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对外贸易的深度融合,主动融入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格局,统筹利用国内外知识产权资源,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更好地支撑漯河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水平、运用效益和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支撑、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显著,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6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总额超过15亿元。
到2035年,我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进入全省前列,知识产权制度运行良好,知识产权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环境全面优化,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支撑和引领优势明显,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优化知识产权治理体系
(四)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制定完善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促进与保护政策。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文化、贸易、金融等相关政策衔接。建立健全与漯河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设定位相适应、对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起保障促进作用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效能管理和高水平服务全链条政策体系。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政策中突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能和运用价值的鲜明导向,促进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根据国家和我省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制定出台我市落实措施和办法。强化知识产权财政资金保障,完善知识产权奖补政策。
(五)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作、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协同机制运行,形成教育、经济、科技、贸易、金融等部门合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格局。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区)建设,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加强各类园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制度和保护水平评估制度。
(六)制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探索制定我市特色产业、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健全我市特色文化、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制定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政策。研究制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七)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优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深化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假冒、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力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和案件检察监督。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实施专业化、市场化、动态化的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机制,提升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支撑,推进智慧法庭建设。健全知识产权案件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
(八)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行政裁决队伍人员配备和能力建设,提升执法监管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健全知识产权案件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和行政调解规范标准,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规范化水平。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开展重要领域、核心产业、关键环节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依托知识产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系统、“互联网+监管”系统等政务信息化平台,打造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域、跨层级、跨业务的协同高效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制。健全规范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以各级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园区为载体,积极创建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园区,充分发挥中国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用,提升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水平。
(九)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信用监管等协同衔接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依法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支持市级以上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园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构建设,完善县(区)、园区维权援助服务网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维权援助工作。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快保护体系。
四、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体系
(十)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创造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突出培育高价值专利、知名自主品牌、优质版权和特色优势知名地理标志发展的政策导向,将知识产权质量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评价体系。激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市长专利奖导向作用,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围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专利布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专利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实施商标品牌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围绕食品加工、医疗器械、液压装备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具有市场控制力的专利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实施版权兴业工程,围绕沙澧文化、许慎文化打造一批版权精品。实施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程,围绕“临颍辣椒”、“召陵西瓜”、“郾城蟠桃”等“名优特新”农产品优势资源,培育质量优、口碑好、影响大、价值高的地理标志品牌。围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优质农作物新品种。
(十一)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强化高价值专利在全市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专精特新”计划中的树标引领作用,加快培育省级知识产权强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工程,以河南省特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漯河食品研究院、中原食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重点,打造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打造创新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知识产权供给体系。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支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细胞培养肉”、“功能植物肉”等项目技术攻关。加强关键技术专利质量管理,支持创新主体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运用、保护,注重专利、工业设计质量,打造集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和专利密集型产业于一体的知识产权高地。
(十二)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深入开展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激发权利人创新创造积极性。实施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专利导航工程,为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培育“专精特新”等创新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引领型企业。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能。推动专利与标准融合,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定。
(十三)优化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实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工程,打造高效能的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采取财政补助、以奖代补、股权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知识产权保险、信用担保等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转化的作用。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形成多元化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探索建立知识产权金融生态试点区域,打造现代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模式。
五、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水平
(十四)健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转化机制,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机构,打造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枢纽平台,建设若干聚焦产业、带动全市的运营服务中心,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盘活知识产权资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探索建立新型运营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水平,拓宽转化运用渠道,加快专利技术向中小企业转让许可。推进与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合作,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
(十五)实施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程。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研发、投放式创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强专利布局和运用,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营联合体,增加专利技术有效供给,加快落地转化。实施专利导航促进产业发展工程,支持企业开展专利微导航,促进技术、专利与标准协同发展。实施知识产权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等专项行动,深化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实施商标品牌版权价值提升工程。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商标品牌培育力度,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和特色品牌。推动地理标志、版权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十六)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能。推进鉴定咨询、能力评价、机构认定、人才使用等知识产权评价政策制定落实,增加知识产权质量评价与转化运用指标。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效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制,优化转移转化生态,提高转移转化效益。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落实转化奖励和报酬制度、权益分配机制。
六、加强知识产权高水平服务
(十七)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工程,加快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编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发布新兴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等专利分析报告,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一站式”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一站式智能查询检索服务,加大通用性高、复用性强知识产权信息库的公共供给,加强面向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的专业便捷的公共咨询服务。
(十八)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服务提升工程,培育引进具有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能力的高水平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对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工作机制,重点提供专利导航、专利预警等高端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严厉打击服务机构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代理行为、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宣传、农业、科技、教育、工信等部门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协同治理。
(十九)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县(区)、产业园区设立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平台。支持省内外专利代理和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围绕重点产业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基地(中心)、园区工作站、知识产权联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功能载体。支持省内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图书情报机构、文化出版机构、知识产权信息网络服务网点参与我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中小微企业为主要对象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
七、打造知识产权高品质生态
(二十)营造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与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法治文化、诚信文化深度融合,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构建知识产权大宣传格局,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纳入全民思想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厚植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实施知识产权强基工程,深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增强青少年知识产权意识。加大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式主题宣传力度,发布典型案例、举办知识竞赛、公益讲座和论坛等活动。丰富“知识产权主题公园”内涵,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二十一)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实施知识产权人才梯次培养计划,设立河南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漯河分站,加强与省级以上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机构)合作,组织面向全市企业和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基础培训、从业培训或专利代理师、创新工程师和知识产权师考前培训。构建一流知识产权人才政策支撑保障体系,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实用人才和高水平团队的培养引育,将知识产权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内容。
(二十二)加强知识产权合作交流。加强晋冀鲁豫、鄂豫皖部分地市间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城市、地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加强PCT专利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与保护,优化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提高市场主体应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优势,加快漯河受理处、工作站等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提高知识产权海外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能力。
八、组织保障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年度推进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密切协作配合,推动纲要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纲要实施推进机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十四)强化工作保障。完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对纲要实施工作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人才、科技、产业等配套政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二十五)严格考核评估。建立完善常态化、动态化纲要实施考核评估机制,市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纲要实施工作情况开展评估,纳入相关工作评价内容。加大督查考核工作力度,实施问责惩处机制。
【责编:】 【审核:lh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