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同建 出彩中原


日期: 2019-07-03 来源:漯河日报 点击:




  一项重大决策绘就恢宏画卷——

  2018年7月,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根据新时代漯河发展的新特征,提出新时代漯河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即站位为河南振兴添浓彩、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站位为中原崛起添浓彩、建设中原生态水城,站位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添浓彩、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站位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添浓彩、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以下简称“四城同建”)。

  这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站位为中原出彩增添浓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放大漯河特色优势、增强综合实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文化特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漯河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经济辐射力、文化软实力、城市吸引力、区域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辐射带动豫中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让漯河在中原更出彩——

  中国食品名城建设传捷报。漯河喜获“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全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漯召开,漯河经验全省推广。除了在每年5月16日至18日举办食博会外,今年11月15日至17日,将首次举办食博会秋季展,进一步提升中国食品名城的知名度、影响力。

  中原生态水城建设步伐加快。西城区水系初步建成,沙澧河二期整治工程、沙澧连通工程、市区主要路段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提速,幸福渠(市区段)高质量推进,水绿相映、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水城雏形初现。

  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漯河物流强市地位进一步确立,全省物流业50强,漯河独占10强,其中9家企业居前30强。一系列高水平体育赛事落户漯河,区域性体育赛事中心地位初步确立。由市中心医院领军的医疗服务实力越来越强,辐射范围越来越广。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第一中专、漯河技师学院等你追我赶、差异化发展,漯河职业教育品牌越来越响。继智能物联港保税仓、进口肉类口岸之后,漯河海关挂牌成立,漯河港即将投运,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初步建成。

  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成果丰硕。河南省文字学会暨许慎文化研究会在漯召开,中华汉字文化名城logo设计大赛火热进行,街头汉字游园建设进入倒计时……

  新时代,新蓝图,引领漯河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为中原出彩再添浓彩。

  放大优势 突出特色

  “四城同建”当然不是盲目提出来的,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站位为中原出彩增添浓彩大局,立足漯河最有潜力优势的关键领域,有针对性作出的重大决策。

  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放大的是漯河的区位和要素集聚优势——漯河位于两大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与武汉的中间地带,地处中原城市群沿京广发展主轴、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交会处,既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节点城市,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主导产业带动较强,城市功能较为完善,经济外向度高,与周边地市经济社会联系密切,具有连通豫中南地区与郑州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在现代物流、医疗服务等方面对豫中南地区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在职业教育、体育赛事、检验检测等方面具备打造地区性中心的比较优势,在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初现建设地区性中心的潜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在继承历届市委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与时俱进地确定了“四城同建”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有利于集聚整合豫中南优势资源推动漯河跨越发展,在区域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提升漯河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建设中原生态水城,凸显的是漯河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系治理和园林绿化建设,沙澧河风景区成为漯河的靓丽名片,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水灾害得到有效防治,舒适、便捷、优美、宜人的环境增添了漯河人的自豪感、幸福感,水和绿,成为漯河最亮的城市底色。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站位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河南省“四水同治”战略、建设“森林河南”大局,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城市双修”“百城提质”实际,全面推进中原生态水城建设,必将使漯河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竞争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幅提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突出的是漯河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的产业发展优势。食品产业是漯河的特色优势产业。早在2003年,漯河市就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多年来的持续培育发展,漯河已实现了食品工业的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加工、果蔬加工四大食品企业群体成为全市经济的“中流砥柱”。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食品产业集中度高、产业体系完善、产业生态好,是全省万亿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常态,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城同建”的新定位、新目标,提出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对于提升食品工业发展质量、增强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丰富中国食品名城内涵,意义重大而深远。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发挥的是漯河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漯河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诸多珍贵的汉字文化资源。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雏形;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第一部最权威的汉字字典,是汉字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见证曹魏代汉的“三绝碑”碑文为汉代隶书代表,现存宋代彼岸寺经幢碑铭为篆书典范,这些都是汉字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漯河具有唯一性的独特文化资源。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汉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投资建设许慎文化园,成功举办四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精心培育许慎文化庙会、祭先贤诵经典、许慎文化知识大奖赛等品牌活动,在弘扬汉字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11月第三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期间,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授予漯河市“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称号,充分肯定其在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方面的显著地位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漯河作为字圣故里在国内外汉字文化界地位重要、极具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今天,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以国际视野和时代目光,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引领漯河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对于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对于塑造品牌城市,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统筹谋划 打造品牌

  有了坚实的基础,该如何放大优势、做强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漯河市委、市政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从“四城同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注重打“组合拳”和“团体战”,发挥联动和协同效应。围绕进一步厚植放大交通区位、食品产业、生态宜居、汉字文化等特色优势,以产兴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在塑造“四城同建”新优势中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逐一绘就了“四城同建”的路线图、时间表——

  2019年到2021年,“四城同建”要全面推进、成效初显。

  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全面实施,现代物流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地位不断巩固,职业教育中心、体育赛事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功能逐步完善,对豫中南地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中原生态水城建设:中原生态水城建设全面展开,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四水同治”取得明显进展,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与水灾害防治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进展;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水景观打造、健康及文化植入取得明显效果,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初现,“森林漯河”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食品名城建设:肉类加工基地、休闲食品生产基地、冷链物流产业基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食品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会展、研发、检测三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培育一批生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食品企业群体,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园区,中国食品名城的国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和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许慎文化研究普及更加广泛深入,汉字文化弘扬传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城市汉字文化标识体系健全完善,汉字文化特色在城市建设和百姓文化生活中更加彰显。

  2022年到2025年,“四城同建”要向纵深推进,城市定位蓝图基本绘就。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品位持续提升、特色不断彰显、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中原生态水城建设工程全面建成,水城框架基本形成,各项主要目标取得系统性进展,全域水系基本形成,雨污分流工程全部完成,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漯河全面展现。

  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智能化程度高、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食品企业,食品产业引领力显著增强,中国食品名城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建成一批汉字文化标志性工程,以汉字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公众的汉字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城市文化氛围浓厚、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独具魅力的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特质基本形成。

  2026年到2035年,“四城同建”要巩固提升、取得决定性成效。

  具体说,要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漯河。

  围绕这些目标,又逐一细化年度目标、重要任务,按时间节点推进,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协同推进 共创精彩

  “四城同建”是漯河建省辖市以来由市委、市政府主导统筹推进、涉及范围最广、投资力度最大、最能彰显城市特色优势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精准聚焦发力,坚持“五个强化”,以集中资源力量推动关键领域尽快突破,努力实现累积效应和综合效应的有机统一。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四城同建”领导小组,每月听取“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四城同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会,统筹推进“四城同建”各项工作。成立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国食品名城、中原生态水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四个专项建设指挥部,分别由相关分管市领导任指挥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确保“四城同建”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强化政策支持。围绕“四城同建”确定的目标、任务,梳理现有的政策,制定新的支持政策,从规划、产业、资金、土地、人才、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建立“四城同建”项目库,对纳入“四城同建”项目库的项目,在项目报批、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层面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扶持。

  强化责任担当。分别制订“四城”建设实施意见、年度推进方案和若干配套政策措施,形成“1+4+4+N”的体系。将“四城同建”指导意见和专项实施意见涉及的主要指标、重大任务、重点工程,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及时跟踪督导,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强化督导考评。制订专项督查台账,加强对“四城同建”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把“四城同建”工作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强化同心同向。研究制订宣传方案,围绕全面推进“四城同建”,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广播、报刊等媒体,深入开展舆论宣传。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四城同建”中来,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沙澧起宏图,激流勇争先。助力中原更精彩,青春漯河阔步向前——“四城同建”恢宏画卷徐徐展开,必将越来越精彩!




【责编:】 【审核:林森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Copyright © 2000 - 2018 LHS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 办:召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召陵区政务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395-2600123  电子信箱: slzfw @ 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111040002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6466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402000447号